如何在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和细节
时在中春,阳和方起,疫情虽暂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进程,却挡不住同学们对于知识的向往,更挡不住探索学术的脚步。4月28日下午3时,我院第八期“导师有约”活动,因疫情原因首次采用线上的形式举办。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为365英国上市(集团)官网史亚峰副教授,研一全体研究生以及研二政治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本期“导师有约”活动的主题是“如何在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和细节”。会议伊始,史老师通过与同学们讨论近期讲座的心得后指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,讲解了“何为个案、田野以及田野调查”,由此引入了本期的主题。
随后,史老师从“如何开展田野调查”和“如何进行个案写作”两个方面展开讲解。在开展田野调查时,首先要进入田野,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,包括人员准备、物质准备、理论准备、常识准备以及心理准备;遵循典型性、代表性、特殊性和研究基础的原则进行选点工作;通过“住哪里、熟悉村庄、快速打开局面、个人形象设计”四个方面完成进村工作。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,坚持“有价值、可调查”的选择原则。再次要学会挖掘细节,史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的切实体会讲述了如何深度访谈、参与观察、收集资料、整理交流以及补充调查。
紧接着,史老师围绕“如何进行个案写作”进行讲解,他指出,个案写作应遵循四个步骤,一是主题、主旨、主线,二是结构、布局、框架,三是语言、形式、逻辑,四是结论、反思、对话。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合理取舍材料,更好组织语言。
最后,史老师带领同学们对两篇论文进行细致分析,他强调,学术写作无法速成,希望大家脚踏实地,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模仿不断提升写作能力。
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,使得同学们对学术写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,史老师语言诙谐幽默,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家受益匪浅。疫情终将过去,繁花必将如常,期待我们重回生机盎然的课堂,共探学术之奥妙。
“导师有约”微语录
1.怎么进行访谈?首先有一个切入点,不能一上来就问的太多、太深;其次,访谈要有技巧,要学会启发式的访谈、拐弯式的访谈、追问式的访谈,不要审问式的访谈;最后,要学会耐心倾听。
2.好的个案的标志:叙述清楚,层次清晰,例子鲜活,事实表述得当,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结论可靠,没有逻辑跳跃,没有过度解读。
3.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写?故事是讲给别人听的,论文是给别人看的,要跟别人交流。首要要求就是让别人能听懂,讲人话。讲故事要符合人们的习惯。要遵循讲故事的逻辑,要有背景、人物、时间、地点、情节、经过、结果等。
导师介绍
史亚峰,男,山西大学365英国上市(集团)官网副教授。2008年至2012年,就读于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,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;2012年至2014年,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,获得法学硕士学位;2014年至201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,获得法学博士学位。并担任山西省政治学会理事,硕士招生方向为政治学理论,学术研究方向为城乡基层治理;开设西方行政学说史,行政监督概论等课程。参与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思路举措研究”;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“多权威复合治理:产权分置与社会秩序的建构——基于洞庭湖区湖村的形态调查”;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“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山西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的有效治理研究”等科研项目若干。2021年发表《关系、产权与社会秩序:一种尝试的解释框架》,《中国农村研究》;《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百年实践、经验与启示》,《学术探索》;《系统观念视域下的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研究》,《宁夏党校学报》;《多权威复合治理:产权分置的传统村落秩序建构及内在机理》,《中共福建省委党校(福建行政学院)学报》等学术论文若干。